• 8141_101207847_671_mainCoverImage1
1

那些書店這些人:書店如何形塑文化與生活,獻給書店與書店員的情書

Regular price
NT$ 560.00
Sale price
NT$ 560.00
Regular price
NT$ 560.00
Add to wishlist

從連鎖書店到主題書店;
從百貨公司的附屬書店到獨立書店,
從高雅的經銷商珍本交易到流動書車,
這本書講述了書店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與引人入勝的書店發展史

長久以來,書店一直有它不同於其他任何商店的屬性,書店塑造著自己的讀者乃至作家,也影響著我們讀書的品味、思想和政治觀念,它們帶給當地社區民眾精神食糧的同時又在不斷創建自己的新領域。

在正確的時間把正確的書給一個正確的人,可能會改變這些人的一生。讀者、作家和文學也隨著我們買書的方式和地點被影響著。《那些書店這些人》是一部充滿情懷且引人入勝的美國書店發展史,講述了書店在人們文化生活中的中心地位,以及在塑造美國身分方面所發揮的低調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
在書中,作者艾文‧佛里斯鉅細靡遺地從美國開國之初,富蘭克林創辦的第一間書店開始說起,細數美國歷史上重要的、且別具特色的書店,涵蓋獨立書店、議題書店、連鎖書店,也談及街頭小販與行動書車的樣貌。書店既是文人匯聚之地,也以屢屢犯禁的選書品味引領文化;作者認為最成功的書店不僅僅是賣小說、非虛構和兒童文學,更是當地社群聚集的場所,也因此,許多早期的獨立書店,反而積極打造一個社交空間,並銷售各種可以賺錢維持營運的「副業」,如咖啡、飲品、酒水、食物、藥品,也積極舉辦各種快閃店活動,書店可以是一間博物館、美術館、諮商師的沙發、一間淩亂的英語教授辦公室、祖母的客廳和一間巴黎的咖啡館,所有這些元素都在一家書店裡被呈現。

書中內容取材於口述歷史、檔案收藏、市政記錄、日記、信件和大量採訪,讓讀者對書店這個我們深愛的場所有更深入的瞭解,作者佛里斯帶我們領略了一系列書店的歷史風采,書中也講述了美國圖書銷售發展進程中那些重要的人物,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充滿激情和理想的文青,也分享了兩個多世紀以來書籍如何被行銷和銷售的有趣故事,例如有書店曾經請來一頭三千磅的大象來簽書。

這是一本給書店的情書,從古至今,書店一直是給人帶來愉悅的商店,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作者介紹

艾文.佛里斯(Evan Friss)
是詹姆斯·麥迪森大學(James Madison University)的歷史學教授,著有《輪轉之城:十九世紀九〇年代的單車與美國城市》(The Cycling City: Bicycles and Urban America in the 1890s)和《論單車:紐約兩百年的騎行歷史》(On Bicycles: A 200-Year History of Cycling in New York City)這兩本書。他和妻子(一位書店員)以及兩個孩子(偶爾也充當書店員)住在維吉尼亞州的哈里森堡。

艾平
台灣高雄人,喜歡為故事服務。譯有《沉睡的殺手》、《佩吉男孩》、《還在暈?Tinder 幹話解讀指南》、《塔羅指引》等。
聯絡方式:iveping@gmail.com